沈佳姍、劉士永,2019年4月,〈日治時期臺灣細菌學研究機構的發展史淺析──以士林支所及其細菌性製劑為中心的觀察〉,《科技、醫療與社會》,28,頁55-88。【THCI】
沈佳姍,2018年6月,〈從義愛公故事看日警變成臺灣神的虛實與意義〉,《臺灣文獻》,69(2),頁157-194。【THCI】
沈佳姍,2018年12月,〈從《黃旺成先生日記》看臺灣民間的兒童疾病及照護(1912~1925) 〉,《空大人文學報》,27,頁35-98。
沈佳姍,2018年9月,〈日治前期臺灣獸醫的誕生及其社會功能(1895~1920) 〉,《國史館館刊》,57,頁1-3。5-38。【THCI】
沈佳姍,2018年3月,〈介紹大橋捨三郎編《真宗本派本願寺 臺灣開教史》及其價值〉,《臺灣風物》,68:1,頁175-184。
沈佳姍,2017年6月,〈眾擎易舉:臺日免疫知識拓展之制度與人事研究〉,《臺灣師大歷史學報》,57,頁1-42。【THCI】
沈佳姍,2015年9月,〈日本在滿洲建立的免疫技術研究機構及其防疫,1906-1945〉,《國史館館刊》,45,頁107-154。【THCI】
沈佳姍,2015年9月,〈《大嘉義》中的名勝史蹟 (史料譯註)〉,《嘉義市文獻》,24,頁221-253。
沈佳姍,2015年6月,〈日治時期臺灣「細菌檢查」處所發展初探〉,《師大臺灣史學報》,7,頁1-42。
沈佳姍,2014年12月,〈牛豬並濟──日本時代臺灣獸疫預防的轉向〉,《屏東文獻》,18,頁255-298。
沈佳姍,2014年12月,〈日本統治時期臺灣腦炎防疫及其病名之確立。臺灣風物》,64(4),頁111-152。
沈佳姍,2014年9月,〈瘋狗退散──臺灣在日本時代的狂犬病接種防治〉,《臺灣史料研究》,43,頁61-77。
沈佳姍,2012年9月,〈針式預防注射在臺灣的發展:以1919年霍亂大流行時期為探討焦點〉,《臺灣風物》,62(3),頁75-100。
沈佳姍,2012年6月,〈日治時期臺灣預防醫學之發展─從中央研究機構的制度面考察〉,《臺灣學研究》,13,頁161-184。
沈佳姍,2012年6月,〈臺灣預防醫學的驕傲-超過百年的獸疫血清作業所沿革史〉,《臺灣文獻別冊》,41,頁2-7。
沈佳姍,2012年5月,〈臺灣最早的天花疫苗普及應用-從日治臺灣前半期的制度到統計面談起〉,《臺灣醫學人文學刊》,13(1/2),頁115-139。
沈佳姍,2012年4月,〈日治臺灣種痘規則之形成與演變-兼論殖民地國家行政〉,《臺灣史料研究》,38,頁48-82。
沈佳姍,2012年4月,〈二次戰前的明治製糖與明治製菓〉,《臺灣文獻別冊》,40,頁2-7。
沈佳姍,2011年12月,〈戰前臺灣黑齒習俗流變初探〉,《臺灣原住民研究論叢》,10,頁67-94。
沈佳姍,2010年12月,〈日治時期以預防注射為核心之防疫現象初探〉,《臺灣史料研究》,36,頁1-42。
沈佳姍,2008年9月,〈日治時期在臺漢人特殊時刻之身體清潔〉,《臺灣民俗藝術彙刊》,4,頁107-124。
沈佳姍,2020年4~5月,〈鐵道旅館展示文案說明〉,收於吳嘉琦主編,《臺灣鐵道旅館(1908~1945)特展》,頁80-125。臺北市:國立臺灣博物館。
沈佳姍,2020年2月,〈大人到咱家:警察與戶政〉;〈檢疫、注射到圍草繩:警察與公衛〉;〈東石富安宮:日警變成臺灣神〉,收於戴寶村策畫,《「小的」與大人》,頁34-60、112-135、206-235。臺北市:玉山社。ISBN:9789862942482。
沈佳姍,2019年7月,〈第三篇 經濟篇〉;〈第四篇 社會篇〉,收於《安定與苦悶:冷戰時期的臺灣(1949-1971)》,頁79-162。新北市蘆洲:國立空中大學。(國立空中大學教科書)ISBN:9789860596397。
佐倉孫三原著,林美容編著,沈佳姍註釋,2017年12月,《新編閩風雜記》。臺北市:臺灣書房。ISBN:9789571190938。
沈佳姍,2017年11月,〈第一章 日本統治時期建立臺灣檢疫基礎(1896~1945)〉,收於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編著,《堅持的力量-臺灣檢疫二甲子1896~2016》,頁10-37。臺北市: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ISBN:9789860536904。
沈佳姍等等,2015年12月。《臺灣女人記事‧生活篇》。臺南: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ISBN:9789860473827。
沈佳姍,2014年12月,〈濫觴 日治時期臺灣疫苗的研製機構與發展〉;〈延續與沉潛 戰後初期轉換〉,收於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編著,《百年榮耀 世紀傳承-臺灣百年公立疫苗製造史》,頁22-76。臺北市: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ISBN:978-986-04-3908-3。
沈佳姍,2013年4月,〈電視時代來臨前的影音娛樂〉,收於林富士等發行,《島嶼光景:凝視臺灣今與昔(數位圖書)》,頁120-128。臺北市:中央研究院數位典藏與數位學習國家型科技計畫拓展臺灣數位典藏計畫。ISBN:9789860363074。
沈佳姍,2012年5月,《牌牌原來一家親》。臺北市:臺灣書房。ISBN:9789866318696。
沈佳姍,2012年2月,〈五 就是要聽音樂〉;〈六 報紙期刊好好讀〉;〈十 遠足、登山、賞花,攏總行!〉,收於《沒有電視的年代:阿公阿嬷的生活娛樂史》,頁71-114、181-198。臺北市:貓頭鷹。ISBN:9789862620649。
沈佳姍,2009年1月,《臺灣日日新:阿祖ㄟ身體清潔五十年》。臺北市:臺灣書房。ISBN:789866764523。【2009中時開卷年度十大好書入圍、2010年第34屆金鼎獎入圍、行政院衛生署2011年健康好書獎】